性色a∨人人爽网站高清中文

简体版| 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滨笔惫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颈自然:追梦之旅:地质队员的矿藏探索与梦想追寻

2024-10-08 18:15     来源:颈自然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网址:

作者:莫 萍? 韦 玲

地质队员给人们的印象是一身略显陈旧但干净利落的工作服,上面或许还沾着些许泥土和草屑,这是他们在野外勘探时留下的痕迹;他们的面容因长期风吹日晒而略显沧桑;他们的皮肤因常年在外而黝黑、粗糙……他们是一群勇敢、坚韧、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探险者。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触摸历史,用心灵感受自然的脉动;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团队精神,在探索地球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阮荻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初见阮荻是在初夏的一个上午,一身整洁精神的休闲服,一张娃娃脸,白皙的脸庞,阳光薄薄地洒在他身上,淡淡的光影更衬托出他的安静和睿智,这完全打破了我对地质队员的刻板印象。他的眼睛大而明亮,闪烁着光芒。这就是阮荻,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寻梦——从迷茫到坚定

2012年7月,大学毕业的阮荻带着学生的青涩踏入了广西第四地质队的大门。那时候的第四地质队所在地,还是一片棚户区,四周农田环绕,与阮荻上大学所在的城市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偏僻,仿佛从繁华的都市一下子回到了乡镇,他心中不免有些落差。

刚到广西第四地质队,阮荻被分到了七分队,主要负责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工作的第一年,阮荻跟着当时七分队第二技术负责人黄绍剑到合浦县开展1∶5万那丽圩幅等6幅联测的区域地质调查。那时阮荻刚从学校毕业,对野外工作并不熟悉,在合浦县的地质调查让他初次体验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

夏季的合浦多雨,经常一天下好几场雨,而沉积地层出露较好的位置往往在刚挖开的路边,工作地点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十分泥泞,项目组的队员们常常要在泥水里进行地质剖面测量。阮荻说到这里时有些腼腆:“我有些小洁癖,那时候就像在泥巴里工作,每天回来都是一身泥,感觉像水泥工一样,我开始是蛮抗拒的。”但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阮荻渐渐地被现场的地质现象所吸引。尽管在学校时接触过一些地质知识,但真正深入到大自然中,面对那些之前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的地质现象时,阮荻感到既震惊又兴奋。他开始更多地与同事讨论地质问题,更投入到地质工作中,甚至在野外吃午餐时,满手泥巴地拿起包子吃也变得习以为常。“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从学生到地质队员的转变。”阮荻有些骄傲地说。

工作的第二年,阮荻跟随黄绍剑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开展1∶5万巴结幅、革布幅区域地质调查,那里的工作环境比合浦县更为艰苦。因项目偏远,项目组为避免浪费往返时间,便选择长时间在野外工作,那一年阮荻在野外工作多达280天。桂西的山势陡峭,海拔高差最大可达500米,为了采集水系样品,队员们常常需要钻进山沟采样,每天早上出门,要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能返回项目部,一天要跑十几公里,非常辛苦。刚工作不久的阮荻不自觉地和同学比较起来,看着同学们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他心里有些失衡。有一次出野外40多天,让他非常疲惫,心里萌生了换个工作或者去考研深造的想法。阮荻说:“因为要钻山沟,一整天都是湿漉漉的。当时收入也不高,挺动摇的,到底值不值得坚持。”亦师亦友的黄绍剑开导阮荻:“地质工作肯定是艰苦的,但也有它的有趣之处,它就像一瓶老酒,需要岁月来沉淀,最后才能品味到它的美好。”在黄绍剑的开导下,阮荻凭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梦想留了下来。

在这次项目中,阮荻和队员们一起累计测制了50多千米的剖面,在工作中他渐渐体会到地质工作的乐趣,慢慢明确自己心中的地质梦想,坚定了他从事这个行业并成为一名地质队员的决心。

追梦——从实践到理论提升

自隆林各族自治县项目后,每个项目的报告阮荻都是主要参与者,同事们对他的印象是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地写报告。慢慢地,阮荻也从工作中体会到找矿的不容易。矿产勘查是个漫长的过程,从找出矿化信息到真正探获矿床,需要完成许多工作。谈到矿产勘查,阮荻有自己的认识:“其实找矿有点像建房子,做区调(区域地质调查)是打地基,做矿调(地质矿产调查)是立柱子,搞矿产勘查则是隔好房间,每个矿床如同一个房间,把房间围限住就找到矿床了。”

阮荻特别好学、爱钻研,遇到问题就谦虚地请教前辈、同事,并沉下心来查阅资料。同事们对阮荻有一个一致的评价:技术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大家都称他为“阮大师”。有了坚实的基础,加上阮荻怀揣着找矿梦想勤学肯干,他的成长十分迅速。

锰矿是阮荻的主要研究对象。2014年,已历经合浦、隆林两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磨炼的他,作为技术骨干到宜州地区参与开展广西1∶5万北牙街幅等4幅联测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这里,阮荻第一次接触到了锰矿这个矿种,他立即对锰矿这种沉积型矿产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锰矿是重要的工业矿产,也是广西的优势矿产之一。阮荻所在的广西第四地质队曾探获过当时亚洲最大的锰矿——下雷锰矿,但近年来贵州省的同行在科技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在松桃等地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夺取了亚洲锰矿储量的桂冠,这让广西第四地质队的同志们多少有些失落,同时也认识到科技理论创新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必由之路。

2014―2018年,阮荻作为副技术负责参与完成了广西1∶5万北牙街幅、宜山幅、拉烈幅、石别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及广西1∶5万百旺幅、忻城幅、里当幅、渡口圩幅区域地质调查两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提交了一批锰矿点、膨润土矿点和找矿远景区。通过项目的锤炼,阮荻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以及锰矿有了一定认识,也渐渐产生一些疑惑。

“在宜州做区域地质调查的时候,当时就想着找到矿,对于锰矿是怎么形成的,大家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当时广西对锰矿的研究程度不高,我们也是人云亦云,主要依靠之前的地质资料以及一些对于区域锰矿成矿相关的论文去开展找矿工作。”阮荻告诉记者。但随着工作的深入,阮荻和项目组的队员们发现,项目探获的锰矿特征跟以往论文中的描述存在一些出入。

解开疑惑的机遇是在2018年,因此前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显着,为支持桂中锰矿勘查工作,广西自然资源厅批准广西第四地质队实施广西宜州地区碳酸锰矿产地质调查,同时,广西第四地质队作为参与单位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王庆飞教授研究团队一同开展地质科研项目“广西锰—铝成矿系统及构造动力学背景研究”。阮荻作为锰矿方面的技术骨干参与上述项目的实施,在科研项目中,他与团队中的陈方戈博士积极协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

2020年,广西锰―铝成矿系统及构造动力学背景研究实现研究目标,项目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碳酸盐岩型锰矿自生成矿的成矿理论,填补了国际上碳酸盐岩型锰矿成矿理论上的空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这得益于地质调查项目与科研项目的相结合,阮荻在这期间获得了飞快地成长,他对锰矿的认识日益加深。与此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上述理论可以促进项目成效的提升。

2020―2022年,阮荻以上述理论为指导,作为项目负责主持完成了广西天等县东平矿区干房—冬裕碳酸锰矿详查项目,该项目探获大型碳酸锰矿床1处,探获的碳酸锰矿资源量2600多万吨,可供建成开采年限为28年、年产值19000万元的大型矿山1处。项目成果经评比获得性色a∨人人爽网站高清中文地质勘查成果奖二等奖、广西关键矿产资源深部勘查人才小高地2022年度优秀项目等荣誉。

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阮荻完成了从技术员到技术负责的华丽转变。他欣喜地说:“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后,我感觉自己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加积极主动接触科学技术创新,用科学技术理论指导找矿。”

筑梦——从坚守初心到立志奉献

毕业后阮荻一直从事地质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最多的时候一年出野外280天左右,长时间的野外工作忽略了对家人的照顾与陪伴,但家人对他的工作比较支持。阮荻满脸幸福地说:“我爱人也是从事地质行业的,也经常出野外,所以她比较理解我。”父母最开始不理解,觉得工作那么辛苦又经常不在家,收入也没有那么高,从事这个行业不是很正确的选择。但是后来阮荻告诉父母,他们干这一行不能仅仅关注收入的问题,还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人生梦想的追求。

阮荻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很浓厚的地质情怀,从老一辈地质人传承下来,对于找矿的梦想和情节。就像校歌里唱的: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

如今,阮荻已是一名资深的地质队员,近年来先后获得广西关键矿产资源深部勘查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2021年度先进个人、性色a∨人人爽网站高清中文地质勘查成果奖二等奖、广西地矿系统“最美科技工作者”、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更需要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从怀揣成为一名地质队员梦想的大学生到立志为祖国寻找更多富饶矿藏的技术能手,阮荻将继续在地质领域深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坚定地说:“工作12年,我的初心没有改变,特别是在锰矿方面。我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在广西再找出一个像下雷一样的特大型锰矿床,让广西重夺(亚洲锰矿)储量桂冠,为此我将竭尽全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